建隊65年,尤其是改革開放40年來,二隊地質人不忘初心,始終高舉找礦大旗,取得了重要的地質找礦成果。據統(tǒng)計,二隊探明鎢資源儲量超過百萬噸,為江西省經濟社會發(fā)展提供了最基礎的地質工作支持,并為農村危舊土坯房改造、綠色礦山建設和生態(tài)保護貢獻了應有力量。
1953年,在新中國成立之初,百業(yè)待興,在國家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急需鎢礦資源的形勢下,二隊在贛南鎢礦產區(qū)應運而生。
之后的二十余載,二隊在“保礦山、保建設”的地質工作方針下,先后探明了西華山、大吉山、巋美山、盤古山等一大批大中型鎢礦床,為新中國鎢工業(yè)發(fā)展奠定堅實的資源基礎,作出了突出貢獻。
1978年,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大江南北,吹進了地勘隊伍。上世紀80年代,二隊以于都黃沙、盤古山,全南大吉山,崇義寶山、茅坪等重點礦區(qū)為支撐,著力開展崇猶余、于山、三南成礦帶以鎢為主綜合找礦工作。并探明了石英大脈型大型鎢礦山——崇義縣茅坪鎢錫礦,石英大脈型中型錫礦山——崇義縣新安子礦,矽卡巖型中型鎢礦山——崇義縣寶山白鎢鉛鋅礦,黃沙礦區(qū)成功運用“五層樓”找礦模式,使儲量從5000噸猛增到近30000噸,為延長礦山服務年限提供資源保障。
進入上世紀90年代,市場經濟大潮的熱浪把二隊推向了改革的前端,由于地勘隊伍規(guī)模大、管理體制不適應、機制不合理,矛盾愈發(fā)突出,二隊和全國地勘單位一樣,下決心摒棄長期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“等靠要”觀念,開始了新的創(chuàng)業(yè),在體制機制改革方面作了有益的嘗試和探索。
“二次創(chuàng)業(yè)”異常艱難,但二隊一部分地質人依然秉承著“地質隊,就要堅持以地質找礦為主業(yè)”的理念,跋山涉水、櫛風沐雨,探明了崇義老庵里錫多金屬礦普查,成為了全局發(fā)現與勘查惟一的獨立錫礦床。完成了有色遙感中心下達的“閩西南—贛東南成礦帶1:100萬衛(wèi)星遙感解譯及成礦預測”“江西南部崇余猶區(qū)1:10萬—1:5萬遙感地質解譯及成礦預測”等課題研究,并獲獎。同時開展“贛南鎢礦二輪找礦預測和找礦技術方法”課題研究,編寫的《江西南部鎢礦資料匯編》獲中國科學大會獎。
進入21世紀。2001年,為積極響應國務院《關于加快地勘單位體制改革決定》文件精神,嘗試實行事企分離。
二隊成立金鵬地質礦業(yè)有限公司,專門從事地質找礦工作。
2002年,金鵬地礦公司積極開拓社會地質市場,抓住礦業(yè)復蘇的契機,以贛南國有鎢礦山為重點,開展了全省有色金屬礦山資源狀況調查,并和局屬其它地勘單位向國家有關部門聯合提交了《江西省有色金屬礦山新一輪找礦總體規(guī)劃建議》,為推動全國危機礦山接替資源勘查工作的開展發(fā)揮了積極的作用。
以社會地質市場為新領域,承擔了崇義縣茅坪鎢礦深邊部探礦及資源儲量升級工作,為耀升鎢業(yè)公司的持續(xù)發(fā)展奠定了基礎。勘探的于都小東坑鎢多金屬礦達中型規(guī)模,潛在價值百億元,成為盤古山鎢礦山危機資源的接替生產基地。
2006年,《國務院關于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》的出臺,二隊的地質事業(yè)迎來又一個春天。
2006—2009年,金鵬地礦公司抓住全國開展危機礦山接替資源勘查的機遇,承擔了江西省大余縣西華山、蕩坪等全國第一批危機礦山接替資源勘查項目,探獲鎢資源量近1.5萬噸,為已破產關閉的百年鎢礦重獲新生提供了資源保障,提出的“探邊摸底、攻新找盲”思路,為礦山深邊部找礦和生產接續(xù)提供了依據。
2008年,為應對金融危機,金鵬地礦公司在地質市場提出“讓利不讓市”的發(fā)展思路,經營規(guī)模由2007年總資產1793萬元增加到2008年2417萬元,增幅達34.8%,實現了公司在二隊產業(yè)板塊中地質市場的提速發(fā)展。
2009—2010年,金鵬地礦公司通過參與實施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(fā)展計劃(973計劃)的三級專題——“贛南鎢礦新類型”研究,建立了茅坪式“上脈下體”、寶山式“一體多位”成礦找礦模式,豐富了鎢礦五層樓的成礦模式的理論,對贛南及其它地區(qū)下一步鎢礦找礦工作部署奠定了基礎。
2012年,金鵬地礦公司抓住《國務院關于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(qū)振興發(fā)展的若干意見》的機遇,實施了贛南45個鎢礦山的礦產資源利用現狀調查工作,摸清了贛南地區(qū)鎢資源量的家底,對下一步地質勘查工作提供了有力依據。
這一年,金鵬地礦公司積極申報地勘基金項目,《江西省上猶縣陡水—社溪地熱資源調查評價》成為全局首個地熱類基金項目。
2012年末,二隊成為全局首個實現“3個一”(生產經營收入1億元、利潤1000萬元、職工收入10萬元)的單位。
2013—2015年,金鵬地礦公司成功實施下壟鎢礦左拔礦區(qū)、下壟鎢礦樟斗礦區(qū)、盤古山鎢礦3個老礦山項目,遵循“探邊摸底、攻深找盲”的找礦思路,證實了老礦山深部及外圍具有較大的找礦空間,為礦山生產運營提供技術支撐和資源保障。
2017年,在局“大地質立局,多產業(yè)并舉”發(fā)展戰(zhàn)略的引領下,金鵬地礦公司成功獲批《江西寧都河源-石城海羅嶺錫、鋰多金屬礦整裝勘查區(qū)礦產調查與找礦預測》,成為了全局首個整裝勘查區(qū)項目,該項目找礦效果明顯,得到了專家組的一致好評。全省整裝勘查區(qū)現場交流會在二隊召開。
2018年,金鵬地礦公司中標《海峽西岸經濟區(qū)1:5萬土地質量地球化學調查采樣及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地質綜合調查》,成為二隊歷史上首個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類地質調查項目。
事關民生的地質災害防治,同樣少不了二隊地質工作者的參與。哪里發(fā)生地災險情,哪里就有二隊的身影。
據不完全統(tǒng)計,自2011年二隊被列為贛州市地質災害防治的技術支撐單位以來,已先后派出應急調查隊員超過100人次,完成應急調查點500多處,提交應急調查報告近百份,編制地質災害防治規(guī)劃和避讓搬遷規(guī)劃、礦山地質環(huán)境恢復治理方案等,為當地防災減災做出了積極貢獻。